傳媒報道返回
民間代表望從峰會汲取環保經驗,促政府推零碳政策
2015-11-28

原文連結,請按此

刊登日期: 2015. 11. 28

【天亞社.香港訊】香港民間代表團將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並在出發前舉行記者會,呼籲大眾努力尋求低碳模式之餘,批評政府環保政策無知。

原訂於十一月三十日在巴黎開始的氣候峰會,將提前一天舉行,由各國談判代表率先討論,一百四十七位國家領袖及政府首長則於三十日出席。

香港十五個民間團體共派出十三位觀察員,在十二月二至十日到場觀摩,並於七及十日參與中國代表團的會議,談論城鄉的減排差異問題,又會與英國、荷蘭等國家的環保團體和企業接觸、交流,汲取經驗。

「低碳想創坊」顧問黎廣德是其中一位團長。他於十一月廿六日的記者會指出,多年來依靠國家減排的作用很小,真正的推動者乃非國家代表,他們推動單車城市、綠化、城市耕種等,故與他們交流很重要。

他說,從科學計算,若把這些民間方案全實行,得到的效果跟國家的自主減排承諾是一樣的。

他又說,根據研究顯示,即使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攝氏兩度,此地最終仍約有三成居住地被淹沒,所以香港人需關注這次氣候峰會。

巴黎會議將是近年最重要的一次氣候峰會,意在達成一個從二零二零年開始生效的新氣候協議。這一新協議將與時俱進地反映各國應該承擔的氣候行動權利與義務。

黎廣德期望把國際上最新的減排方案和調式的措施帶回香港,之後安排機會與商界、民間團體作深入交流,引進技術創新的方案,從而達到減排和防災的作用。

代表團也將會在當地與香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會面,但認為特區政府的環保進度如「拉牛上樹」,不抱多大期望。黎廣德指出,「峰會的簽署國是中國,香港躲在一國背後」,得到發展中國家減排的權利,但香港實際上是發達城市,對於減碳措施及零碳經濟有特別責任。

另一位代表團團長、「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代表莊陳有指出,政府最近出版的《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宣布了二零二零年的減碳目標,相對於零五年的減碳強度下降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但這樣的「目標太弱」,決心不足,應再定一個三零年,甚至是五零年的目標,指出很多大城市已訂下五零年碳中和的目標,即全個城市零排碳。

黎廣德也批評政府無知,很多政策的決定鎖死了高碳的資產,如興建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的第三條跑道(三跑)等,大幅增加碳排放量,「從氣候變化考慮來說是非常的不周」。他強調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是要現在作決定,因若十年後全球要求再進一步減碳,這些資產就要報廢,損失嚴重。

至於政府在綠化地帶建房屋的建議,黎氏指出,這些地帶許多是在「非常不穩定的地質環境,如在大窩坪填兩公頃的土地建房屋,就得把周邊郊野公園十二公頃的土地平整」。

莊陳友說,大眾應該努力尋求低碳模式,「增加我們的生活質素和幸福,絕對不是要增加碳排放才能做到,特別對於香港這麼富裕的地方」。

另外,十五個民間團體又聯合發表「巴黎氣候峰會.香港公民社會宣言」,呼籲每位持份者──無論是個人、公民團體、企業或政府機構均需進行迫切行動:一方面監察政府回應氣候變化的進度,督促企業克盡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鼓勵公眾推行力所能及的減排行動,包括向氣候脆弱及弱勢社群提供適切支援。

聯署團體又促請氣候峰會的與會者達成四項目標,包括有約束力的減排協議,令全球暖化低於攝氏一點五度;協議應按照「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制定有效機制;香港政府應積極回應及訂立超出「自主國家貢獻」水平的額外減排目標;以及商界積極支持政府制定更進取的減排目標,務求在二零五零年趨近或達致零碳經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