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返回
《洪水來臨前》放映會及映後座談
2019-03-07

《洪水來臨前》是一套由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 監製及主持的紀錄片,紀錄了這位荷里活影星為親身了解氣候變化,走訪全球多個地區的所見所聞。我們於1月13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舉行放映會及映後座談,共有200多位參加者出席。

 

獲委任為聯合國和平大使的狄卡比奧為完成此片,足跡遍及五大洲及極地,與教宗方濟各、前美國總統奧巴馬、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印度環保女將Dr. Sunita Narain等人對談,影片觸及防災應變、能源選擇、氣候公義、生態保育等議題。映後座談由著名傳媒人陳志雲先生擔任主持,他一向關注氣候變化,為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曾遠赴冰島及格陵蘭拍攝紀錄片《冰天動地》。分享嘉賓為350HK 聯合創辦人李偉才博士、香港社會創業論壇主席張益麟先生以及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顧問莊陳有先生。我們希望藉此活動引導大家反思氣候變化和我們自身的關係,鼓勵大家減緩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並付諸實際行動。

 

在映後座談中,陳志雲先生表示他對片中Dr. Narain與狄卡比奧滿有火花的對談印象深刻。Dr. Sunita Narain直指印度有大約3億人家裡沒有電力供應,一個美國人的家居用電量卻等同34個印度人的家居用電量,而美國卻叫印度減少採用化石燃料發電,這不甚公平,為何美國人做不到的,卻要印度人去做? 莊陳有亦特別記得片中關於太平洋島嶼基里巴斯(Kiribati)的一幕。該國政府預計他們的家園會因氣候變化加劇而被淹沒,已經與鄰國斐濟(Fiji)協商,安排將十萬人口遷移過去。由此看出發展中國家的排碳責任最少,承擔的後果卻最大,這就是「氣候公義」問題。

李偉才博士聯合創辦的350香港,曾於2015年為響應巴黎氣候峰會舉行氣候大遊行。當時他竭盡全力號召,也只得600多人出席。李偉才博士認為可能有人會質疑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能為減碳做到的事情很有限。但別忘記香港每年的人均碳排放量平高達六噸,超過全球的平均碳排放數量。香港地方雖小,卻是一個繁盛的大都會;香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比全球平均數高出很多。我們有責任,亦有能力作出改變,即所謂 「勿以善小而不為」。莊陳有也認為香港人有很多事可以做,例如改變飲食與消費習慣,在環保意識上影響遊客,也可考慮與中國內地加強合作,如一起生產再生能源。

 

幾位嘉賓亦討論徵收碳稅是否一個可行的減碳辦法。張益麟認為方法雖好,但他擔心企業會將成本轉嫁到市民身上。他認為最根本的問題源於資本主義及企業的壟斷行為,希望企業能改變價值觀,除了考慮企業利益,也須顧及持分者的利益。香港政府亦應加強與商企合作,在不同崗位各自發揮作用。

 

商品在生產時會消耗很多能源,也污染環境,所以工業家常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人」。陳志雲問從事製衣業的張益麟的看法。張益麟指工業家生可以選擇更加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如他只與有環保牌的染整廠合作、為工廠排出的廢氣作除油處理,將廚餘包裝以作堆肥等。亦因為他有這個思維,最終走上社會創新之路,與社企和NGO合作,透過不同計劃,鼓勵和支援有心人推展社會創新項目以回應社會需要。他認為企業不應「賺到盡」,對「賺」的觀念應有所改變,要考慮每個持份者的利益。

 

莊陳有先生補充,因為西方消費者較為傾向光顧環保的品牌,所以採用更環保方式生產貨品的公司如馬莎 (Marks & Spencer),其實反而生意更佳。香港消費者同樣可以發揮影響力,例如「賽馬會低碳創聚」資助過的一位參加者,便於去年創辦Fashion Clinic,專門將舊衣翻新,減少衣物的棄置。

 

在活動尾聲,莊陳有先生向來賓介紹「賽馬會低碳創聚」第四期培育計劃,呼籲有減碳意念、希望獲得專業培訓和項目起動基金的朋友參加。將為今屆參加者進行培訓的導師團隊Good4U也趁此機會向大家簡介培育過程。希望大家在此活動獲得啟發,起來行動。